石墨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,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我国是世界上石墨的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那么石墨矿是如何形成的呢,石墨按照碳的来源有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成因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下:
一、石墨的生物成因。鳞片石墨为天然显晶质石墨,其形似鱼磷状,属六方晶系,呈层状结构,具有良好的耐高温、导电、导热、润滑、可塑及耐酸碱等性能。
生物成因是指石墨由有机质直接变成,最常见于大理岩、片岩或片麻岩中。石墨粉质软,黑灰色;有油腻感,可污染纸张。硬度为1~2,沿垂直方向随杂质的增加其硬度可增至3~5。比重为1.9~2.3。在隔绝氧气条件下,其熔点在3000℃以上,是最耐温的矿物之一。常温下石墨粉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,不溶于水、稀酸、稀碱和有机溶剂;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性能,可做耐火材料,导电材料,耐磨润滑材料。煤层或含碳沉积岩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,少量石墨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。分布最广是石墨的变质矿床,是由富含有机质或炭质的沉积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。
二、石墨的非生物成因。鳞片石墨结晶完整,片薄且韧性好,物化性能优异,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、 导电性、抗热震性,耐腐蚀性等。
非生物成因是指通过CO和CO2还原出碳来实现的。在岩浆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,常有石墨产出,这是由于石灰岩分解出二氧化碳,又经变质作用而成的。
任何石墨矿床的形成,必须碳质集中和有适宜的热力学条件,几乎所有的工业石墨矿床都出自变质作用或内生作用,变质作用产生的石墨工业价值做大。